2023泰达风向标|长城汽车CTO王远力:不能让中国汽车成为低价格、低品质的代名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天津报道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但是缺芯片、缺少操作系统等关键短板也暴露得非常明显。”
9月2日,长城股份有限公司CTO王远力在第十九届中国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2023泰达论坛”)高层峰会上发言指出,要进一步在战略方向、科技创新、组织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锚定全球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深,规模效益明显,更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封闭的内向型发展并不能推动我国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将自身融入到全球产业体系当中,才能有机会使我国的产业得到全球认可。
“当前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历史机遇的转折点。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6.1%,引领全球,除欧盟的渗透率在20%左右,其他国均为10%以下,发展略为缓慢。利用智能新能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非常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王远力表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出海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比如部分国制定严格的法规限制,特别是欧盟近期开始执行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中,对电池护照的要求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增加了门槛,而对于碳足迹的追溯也会导致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除了法规维度,中国本土的产品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地域、文化、驾驶习惯等全场景的使用需求,想要出海并不容易。
面对未来更严格的法规挑战,为了更好满足产品出海的要求,王远力认为需要具备全栈自研的能力,把握核心技术,才能突破技术壁垒,解决卡脖子问题。
其次,持续技术创新,抢占技术高地。当前行业仍处在新能源赛道的上半场,核心竞争力是电动化,而对于下半场的智能化,也要提前谋划,做好全面发力准备。随着绿色碳中和的能源革命、5G通信、大数据、生成式AI科技革命和基于用户体验的消费革命,的形态已经由传统单一功能性向多领域技术融合方向发展。
“将会发展成为物联网生态和能源生态的核心节点,从单智能到路云协同一体化的方向转变,将进化成低碳AI智能出行机器人。”王远力表示,想要推动这个美好愿景的落地,就需要我们在前瞻技术领域持续进行广泛的产业布局及大量的技术创新。
最后,打造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组织,实现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相连和融合贯通,为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要走出去,必须要建立高科技、高质量以及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不能让中国产品成为低价格、低品质的代名词。在产业变革升级的大潮中,任何方面的努力,都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遵守法律法规,我们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又要有先人一步的技术储备,更要有应对未来的落地举措。”王远力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