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车企争相加入,新一轮价格战又"杀疯了"
一季度,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国六A”清库存,以及车企和地方政府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汽车行业爆发惨烈价格战,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从平价品牌到豪华品牌,前前后后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
虽然最终,这场“大乱斗”对车市整体销量并没有起到比较明显的提振作用,却极大地冲击了合资品牌,使得主流合资车企油转电进程在随后几个月显著提速。不仅如此,这场价格战还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合资车的价格体系,许多热门车型价格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点,其中大众ID.3在德国的售价甚至比中国高近20万元,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而得益于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还首次实现了半年度市场份额超50%。
然而,一切看似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新的变数随之而来。由于车市增速持续疲软,以及主流车企销量目标承压,过去一段时间又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降价,幅度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新一轮车市价格战由此悄然打响。
新一轮价格战爆发
整车厂对于“价格战”的瘾,似乎越来越难戒了。这不消停了几个月,大家又纷纷开始摩拳擦掌。
8月20日,智己汽车宣布推出智己LS7限时购车政策:8月19日-10月31日期间购买智己LS7,可享豪华增配+现金立减,综合优惠幅度达 3.9 万元。
智己汽车是最新一家宣布降价的车企。就在上周,特斯拉曾两度宣布分别对Model Y/3和ModelS/X价格进行调整,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均降价1.4万元,Model 3 现车提供8000元保险补贴,而ModelS/X全系现车可享 5.4万元-7万元不等的价格优惠。
如果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国内已经有超过10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调整权益等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对旗下新车降价,包括极氪、哪吒汽车、零跑、长城欧拉等。
不过与一季度价格战以燃油车占据主导不同,本轮降价更多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参与的品牌也以新能源车企居多。除了上汽大众旗下的途昂、新途岳、途观L、途铠、朗逸等少数几款燃油车,目前宣布降价的大部分都是新能源汽车,这也让原本就极度“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混乱起来。
从当前中国新能源车市整体结构来看,30万元以下才是主流消费市场。据乘联会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30万元及以上级别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13.5%,而30万元以下车型则占据了86.5%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刚刚宣布降价的Model Y长续航版和Model 3两款车型,恰恰属于这一价格区间,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伴随着此次调价正式来到了30万元以内区间,Model 3则接近20万元级别,降价后难以避免会对定价在20万元—30万元的同级新能源车型产生一定的威胁。
同样在此轮降价中打入了30万元以内市场的还有极氪001。8月11日,极氪官方对极氪001推出限时立减活动,最高降3.7万元。其中,YOU版和ME版车型下调后的价格为38.6万、34.9万元,而入门款WE版直接下探到30万元以内,最新价格为26.9万元。
作为极氪品牌首款车型,极氪001于2021年上海车展正式发布,当年10月正式开启交付,迄今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0万台,其中仅2022年就交付了 71,941台。据极氪CEO安聪慧此前透露,今年极氪001预计将再度交付7万辆。
8月19日,新岚图 FREE 在 2023 VOYAH NIGHT 岚图用户之夜正式上市,该车以 26.69 万元的价格也正式打入了25 万 -30 万元的市场区间,相较于老款33.36万的起售价格,降幅接近7万元。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直接宣布降价,通过推出新款车型下调售价区间也是今年车市较为常见的一种降价手段。
根据岚图汽车CEO卢放此前透露,岚图汽车今年的销量能够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1-2倍。去年全年,岚图汽车的销量是1.94万辆,这意味着今年岚图的销量目标大约在4万-6万辆之间。尽管目前,岚图距离销量目标的完成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伴随着新款岚图 FREE的上市,以及在价格上的大幅度下探,接下来岚图的表现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愿不愿意都得打
关于本轮降价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是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消费者消费信心低迷,另外还有动力电池成本快速下滑,多重影响下带来的综合反应和产品销售策略。
据乘联会最新统计的销量数据,在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共计达177.5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6.3%;1~7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129.9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108.7万辆,微增1.9%。
但要知道,今年前7个月国内仅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就达到了199万辆,而去年同期只有110万辆,这意味着今年车市很大一部分增量是来自于出口。上半年尽管有政策刺激、国六老库存促销等多重利好,国内车市整体依然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
经销商持续严峻的生存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在厂家设定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情况方面,完成了半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24.9%,56.9%的经销商完成了任务指标的80%以上。这意味着,还有超4成汽车经销商半年销量任务完成率不足80%。
与之对应的是,整车厂的销量目标完成情况也整体不及预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11家披露了年度销量目标的A/H股上市车企中间,上半年无一家目标完成率达到了50%,即便是表现较好的比亚迪、吉利、理想汽车等,完成率也不过40%。而蔚来、零跑、小鹏三家新造车品牌,半年完成率甚至不足30%。
一方面,车市持续低迷,主流车企销量目标完成情况整体不乐观。“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特斯拉、比亚迪已经拥有较大的产品定价主导权,各主流车企都希望借助降价策略应对市场竞争。”上述分析师表示。
譬如年初的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很大程度上就起源于特斯拉的大幅度降价。本次调价中,Model 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 Y起售价直降2.9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元到4.8万元不等,不仅创下了特斯拉中国售价的历史最低纪录,也直接对部分本土品牌同价位车型造成一定压力,所以才有了随后的一众新能源车企争相跟进。
这次新能源汽车再度集体降价,抛开宏观市场影响因素,来自特斯拉的“威胁”同样不容忽略。
“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特斯拉)还会继续进行降价。”此前,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明确表示。果不其然,随后一个月特斯拉就先后在中国香港以及大陆市场宣布降价,可见马斯克口里的“降价”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对于一众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真正的“刀”在此轮降价潮中或许还没有落下来,更大的威胁或在于新款Model 3。
据悉,相较于老款Model 3,特斯拉新款Model 3重新进行了设计,不仅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加上一体化压铸带来的成本节省,有望使生产成本降低高达14%,因此价格可能会更低。有业内人士预测,新款Model 3价格甚至不排除低于20万元的可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特斯拉正处于生产新款Model 3展示车的最后阶段,真正的大规模量产预计最快将于9月开始。而在终端市场,新款Model 3已经开始接收订单,订金为1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也为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提供了重要信心支撑。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17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5万元/吨至22.25万元/吨,相较今年年初几乎腰斩。
不仅如此,诸如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其他锂电池原材料,今年也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目前动力电池大约占整车生产成本的40%左右。原材料成本下降,无疑会带动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随之下降。
综合以上种种,尽管此次价格战来势汹汹,细思之下并不令人意外。
准备好“长线作战”
无论是由于“内忧”还是“外患”,新能源车企争相参与降价,最终目的无外乎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已经是大势所趋。得益于电动化的持续提速,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正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64.1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8.6万辆,同比增长31.9;渗透率为36.1%,较去年同期26.8%的渗透率提升9.3个百分点。要知道在2020年的时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过5%。
到今年年底,据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传福近日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37%;到2024年年底,渗透率将达48%;到2025年年底,渗透率将达60%。
与之对应,则是燃油车渗透率的持续下滑。
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希望在终局揭晓之前,能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甚至马斯克也曾直言,愿意在短期内牺牲特斯拉的利润,以积极争取市场份额,从而为接下来的无人驾驶做好准备。
事实证明,这一招还是奏效的。得益于年初的大幅度降价,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累计达29.4万辆,同比增长48.9%,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销量分别为13.7万辆和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9%和75.5%。
蔚来汽车自6月宣布调整全系新车的价格及首任车主用车权益后,当月销量就立刻回升至10,707辆,环比5月的6,155辆,大增74%。7月进一步突破2万辆,达到了20,462辆,同比增长103.6%,环比增长91.1%,再次创下月度交付量新高。其中全新ES6,7月交付超10,000台,实现了蔚来单车型月交付首次破万。
另外还有上汽大众ID.3,在7月初推出12.59万元的“限时惊爆价”后,在终端市场的销量迅速飙升,7月订单成功破万,环比暴增689%。
由此可见,降价对于新车销量的提升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接下来,就看这一轮降价最终会给整体车市带来多大的增量。
值得关注的是,当终端需求减弱,通过降价固然可以刺激一部分销售,但对于整车厂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更低的利润。而当下大多数本土新能源车企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一再降价无异于“雪上加霜”。
据特斯拉此前公布的二季度财报,由于一季度的大规模降价促销策略,使得利润被削薄,二季度特斯拉虽然总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其毛利率却降至了18.2%,为近3年来最低毛利率水平。
要知道,特斯拉的汽车毛利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面对降价,特斯拉尚且不抗跌,更遑论其他车企。但如果不降价,销量又迟迟上不去,可能最后连留在牌桌上的机会都没有了,总归要搏一搏。
因此不难预见,伴随着车市竞争的持续加剧,必将有更多的车企参与降价。“卖不好的降价,是为了活着,那么本身就卖的好的为啥还要降价,因为他们知道即便现在不降价,也得进入下一波,先降价把客群稳住才更关键。”有业内人士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