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质:钱要花在刀刃上 事要办在心坎上

时间:2022-07-30作者:门活三金分类:房车豪车浏览:4593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民众对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让城市更宜居宜业,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和智慧、勇气与担当。期待越来越多的城市从“面子”到“里子”,都能更上一层楼。

据4月1日、2日《经济日报》报道,不少地方在城市体检与更新工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园路一体、水城融合、城中绿廊……辽宁省沈阳市部分区域的城市更新工程完工后,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内蒙古包头市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工程以来,曾经的废弃烟囱变为网红打卡地,退役锅炉房被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各种违建、杂乱的露天线缆不见了,还新增了充电桩、健身器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城市体检是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解决“城市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城市更新是在城市体检基础上进行的改建、升级等。此前各地开展的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市政管网更新等工程,多属城市更新范畴。简单看,前者是摸清“病症”并开出“药方”,后者是有针对性地执行与落实。

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按批次遴选了一些城市作为全国城市体检样本,积极落实推进相关工作。这些城市在市容市貌、功能服务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也获得了百姓认可。目前,这项工作已覆盖所有直辖市、各省会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

城市体检与更新,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城市病”给公众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困扰越来越明显。当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配套服务等普遍落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实属必然。

综观各地城市体检与更新的举措和实践,不难发现一个通行做法——吸纳民众需求+科学规划跟进。老百姓提出一个问题,有关方面往往会着眼于1+N,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多地从全局和系统层面进行研判,进而解决一类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在城市体检初期,往往会通过调查问卷或设立“唠家常工作队”等,走进群众,倾听民声。同时,依靠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展开分析,以点带面解决问题。

应该正视的是,不少样本城市经过体检与更新,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但有些老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未能有效缓解,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有待加强,人均避难场地建设等防灾减灾工作有待提质增效,等等。

同时,诸如一些地方存在虚报谎报城市改造成果,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中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的情况不时见诸媒体。在各地大幅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工作过程中,如何保证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事办到百姓心坎上,至关重要。

表面看,城市更新是一项项大工程,但对百姓而言,其中不少是可感知的“柴米油盐”——路上的坑洼平了吗?停车难缓解了吗?下雨后还会“看海”吗?早晚高峰还那么拥堵吗?城市更新不仅要注重“面子”的改变,更要重视那些涉及百姓生活体验的“里子”,做好城市体检的成果转化,让城市生活“有里有面儿”。

时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各地都应积极努力求解的必答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探索政府自上而下引导和市场自下而上参与的可操作路径,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实施”“尽快出台宏观指导性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加快城市更新政策、标准等研究制定”,等等。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民众对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让城市更宜居宜业,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和智慧、勇气与担当。期待越来越多的城市从“面子”到“里子”,都能更上一层楼。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作者:吴迪

责任编辑:品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