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大湾区“人才启示录”:企业用人需求生变,人力资源服务待破题

时间:2023-12-07作者:门活三金分类:新能源车浏览:5645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深圳报道

“今年已经投出了几十份简历,目标岗位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医疗器械研发等方向。岗位竞争比较激烈,企业更看重代码能力,我们除了要和生物医药等专业毕业生竞争,还要和电子信息等专业毕业生竞争。”近日,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中山大学医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研三毕业生杨拓(化名)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新一届毕业生的秋季招聘赛道已经拉响“起跑令”。

12月5日,教育部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逐步涌入的求职者、用人需求持续变化的产业和串联其中的人力源服务企业......在人才与企业“交锋”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供需对接“热潮”。

热度背后,近日接连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的第二届全国人力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及“人力源服务湾区行”等系列供需对接活动,也打开了一扇透视大湾区产业用人需求变化的窗口。其中,多受访企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了一个明确信号:企业用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适应智能化趋势的人工智能人才、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型人才等,成为当前招聘市场上的“香饽饽”。

人才需求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区域产业升级的最新趋势,也给人力源服务产业开出了一张新“考卷”。“人力源服务业一方面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为企业、个人提供及时信息及专业服务提升劳动市场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本服务功能的不断延展,人力本服务业的潜在发展空间也值得关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企业用人需求生变

“实践当中,系统架构师、软件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特别紧缺。”比亚迪集团人力源处总经理、比亚迪职工代表监事王珍表示,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变化正对这头部企的人才结构提出更高要求,“上半场是新能源电动化,下半场就是智能化,随着场次转换,包括市场关注点的不断变化,人才结构存在着需要不断跟上产业发展的地方。”

同处赛道,广集团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友标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电气化、智联化、数字化和共享化等四大领域的专业人才是今年广集团的招聘重点,“目前整个行业中,新能源板块发展得特别快,各企业都在智能化、电气化等领域开展人才竞争,广也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我们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面的人才储备。”

此外,面对加速变化的市场,广集团工程研究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罗红霞进一步提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行业从传统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发展到现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物种’。人才需求也要跟上这个变化。以前对人才的需求是单元的,现在是多元的,以前多是传统领域的技能人才,现在肯定是要软硬件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罗红霞直言。

作为广东新晋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广东全省产销分别完成406.30万辆和400.47万辆,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6.0%和16.5%。

持续扩张的业务规模带来了更大量级的人才需求。此前,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公开表示,2023年比亚迪为应届生提供了3.18万个岗位。从《比亚迪2024届秋季校园招聘简章》中可以看出,招聘岗位方向多涉及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材料类、自动化类、能源动力类、化学类、力学类、物理学类专业,工作地点覆盖国内多座城市及境外28个国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招聘简章也透露出当前企业人才需求变化的另一个关键信号:出海。“比亚迪现在在做出海,我往海外走,我就要考虑我的人才在哪里。人才是最终的核心竞争力。”王珍直言,随着比亚迪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对国际性人才需求也在上升。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国民同样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建设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工厂,“海外工厂投产后,需要有近千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外派出海”。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一度超过50%的TCL也存在相应的人才缺口。TCL(集团)用工管理总监、TCL人力源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恒表示,“我们还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工程技术人才。”

广东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广东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额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劳务和工程项下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731人,期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4725人。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持续深化等趋势带动下,适应智能化趋势的人工智能人才、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型人才等,正成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招聘市场上的“香饽饽”。

人力源服务迎“大考”

作为链接人才与企业的“桥梁”,企业端持续变化的人才需求也给人力源服务产业开出了一张新“考卷”。

罗红霞就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力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向广州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汤恩抛出了一个问题:在研发机构的橄榄型人才结构中,领军人才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但目前的招聘渠道相对有限,人力源服务机构能够如何帮助我们招到领军人才?

“第一步,我们正在打造相应的人才图谱,根据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等多维度信息建立人才模型,(对人才适配度)进行打分和排序。第二步,通过猎头与相关人才开展点对点、针对性沟通。”汤恩表示,目前广州人才集团已由“服务型供应商”向数据型、本型“人才综合智能服务商”转型,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与传统服务模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人才供需错位的缺口。

广东省人力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全省人力源服务机构共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4985.7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331.29万,举办现场招聘会12696场,提供岗位462.52万个,同时通过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数1.32亿个,发布求职信息数2700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谈及接触过的人力源服务模式,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德林”)首席人才官夏春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人力源服务机构普遍在招聘效率上具备较大优势,但在高端人才、顶尖人才招引方面的实际效果仍不太理想,“高端人才招聘目前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企业内推、行业内推的形式,包括股东机构推荐、友商推荐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推荐的人才在适应性、忠诚度、职业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得更好。”

“关键是要对细分领域的人才源有积累。”夏春华表示,作为一科技型企业,瑞德林60%以上的研发人员为硕士或博士,招聘方向涉及酶筛选改造、酶催化、化学合成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也需要人力源服务企业在细分领域具备长期积累,“比如合成生物研究,我们需要发酵人才,但具备规模化生产经验的发酵人才非常难找,可能至少得深耕5年以上,才能对这一细分领域的企业分布和人才结构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

市场缺口下也潜藏着新的机遇。谈及未来人力源服务业如何更好助力大湾区重点产业跃升,科锐国际生态合作经理、禾蛙平台联合创始人杨展表示,“我们要做垂直的方向,‘做一英寸宽,要做一英里深’,切口可以很小,但一定要做得非常深。”

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城市也把目光投向人力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我们希望引进优质的人力源服务项目,在政府、企业与人力源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用工企业与人力源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加良在“人力源服务湾区行”座谈会上指出。

谈及未来人力源服务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杨伟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人力源服务业一方面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为企业、个人提供及时信息及专业服务提升劳动市场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本服务功能的不断延展,人力本服务业的潜在发展空间也值得关注。未来随着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人力本服务有望成为区域经济版图中的新增长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